訊息快遞
活動主題
【產業趨勢】水族療癒商機 人工養殖雀鯛技轉待上市
活動日期
2019 / 08 / 08 ~ 2019 / 08 / 08
活動說明
  現代人壓力大,不少人喜歡在工作空間擺上一只迷你魚缸療癒身心,顏色鮮豔的小型雀鯛就是這些水族缸裡的常客,不過多數都是野外捕撈,長期對海洋生態已是不小的壓力。水產試驗所十餘年來投入研發海水觀賞魚人工繁殖研究,105年起輔導業者克服小型雀鯛產卵、孵化及餌料門檻,完成5種雀鯛的完全養殖技術,今年已技轉,上市時間未定,可望成為民眾購買海水觀賞魚的友善環境選擇。
  水試所現在已建立12種小型雀鯛的繁養殖技術,連單價高達600元稀有魚種——斐濟藍魔鬼也有人工繁殖的子代,部分品種甚至已飼育到第三代,繁養殖技術相當穩定。105年起已輔導育成中心廠商完成藍刻齒雀鯛、摩鹿加雀鯛、灰刻齒雀鯛、副金翅雀鯛及黑腹雀鯛的人工繁殖種苗生產,以及餌料生物養殖及飼料配方技術,已技轉給廠商。
  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中心助理研究員鄭明忠說明,目前水族市場能買到的小型雀鯛,來源仍以野外捕捉為主,不像小丑魚買到的幾乎是人工繁殖的。以藍刻齒雀鯛為例,每年從海中捕撈1百萬尾以上,因捕撈量大,價格比人工繁殖的還便宜,在藍刻齒雀鯛的人工繁養殖成本還壓不下來的情況下,單隻魚價差可達2倍以上,「但海有多少魚是可以讓你一直抓起來?」,水族貿易市場考量的是價格,但大量捕撈,對環境並不友善。
  鄭明忠表示,雀鯛繁養殖技術門檻在於產卵環境的模擬、胚胎孵化及餌料的開發,其中餌料的開發技術是穩定繁殖和飼育的關鍵。孵化後雀鯛口徑小,要找到適合的餌料生物和飼料很不容易,不是跑太快讓仔魚吃不到,不然就是飼料顆粒太大不吃,或是營養價值不夠,造成魚隻成長速度慢。因為雀鯛屬於雜食性的魚種,在自然環境中,主要啃食珊瑚礁上殘留的有機碎屑,在人工飼養環境下,就需要開發有綜合維他命、魚肉、益生菌等成分的飼料,來彌補營養成分不足的問題,現在育成廠商已掌握關鍵技術,生產出有助於生殖腺成熟的飼料和魚隻配對比例,能夠提高養殖雀鯛產卵的成功率。
  而這些從小被餵食人工餌料的小型雀鯛對消費者來說也有養殖上的好處,鄭明忠解釋,野外捕撈的雀鯛因為從小生活在海洋裡,一下子從變異大的環境降級到小魚缸,對養魚技術不好的人說,魚隻死亡率非常高,人工繁殖的魚雖然貴,但被馴化過,照顧起來也相對容易,對生活需要水族生物調劑的入門民眾來說,是更好的選擇。「希望未來想要養的民眾可以買到的是人工繁殖的雀鯛」,鄭名忠說,雀鯛科佔了全球水族市場約5成的品項,再加上近年歐盟為了保護環境也限制海水觀賞魚的來源,他希望小型雀鯛繁養殖技術能受到更多廠商關注,為下一代的海洋留存更完整的生態。
相關資訊

轉載自【農傳媒】2019-08-07

https://www.agriharvest.tw/theme_data.php?theme=article&sub_theme=article&id=3516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