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快遞
活動主題
【產業趨勢】中部地區-稻細蟎及褐飛蝨聚集危害
活動日期
2020 / 09 / 16 ~ 2020 / 09 / 16
活動說明
  彰化、南投及臺中三縣市水稻陸續進入幼穗形成期至孕穗期,經調查發現,特定通風較差田區的稻叢有稻細蟎及褐飛蝨聚集危害,且監測數據顯示二化螟成蛾數量有攀升的趨勢。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呼籲農民注意相關害蟲的防治,以確保水稻生產。

  臺中農改場表示,正確的施藥時機是病蟲害防治成敗的關鍵。稻細蟎棲息於水稻葉鞘內,隨水稻生育向上遷移危害,並可藉由風力傳播,除造成水稻生育受阻,更會傳播葉鞘腐敗病孢子,使得水稻葉鞘出現褐色病斑、抽穗異常、穀粒褐化及不稔實等病變。而褐飛蝨之成、若蟲則偏好成群聚集水稻基部及中段吸取稻液危害,受害輕者基葉黃化,重者全株枯萎、倒伏,造成「蝨燒」現象;農民可檢視稻叢基部,若發現每叢水稻之飛蝨數量達 5 隻時,應即刻進行防治。此外,二化螟成蛾大量發生7 ~ 10 天後,初孵化幼蟲鑽入稻株葉鞘取食,為防治二化螟的關鍵時間,若延誤施藥,幼蟲蛀入莖桿危害,將出現白穗症狀。

  廖君達副研究員進一步說明,稻細蟎需在孕穗期前進行防治,農民可選用4%培丹粒劑、6%培丹粒劑或9%培丹粒劑進行防治。對於褐飛蝨的防治,農民可選用下列藥劑進行防治,包括:10% 氟尼胺水分散性粒劑 2,000 倍、10% 賽速安水溶性粒劑 4,000 倍、16% 可尼丁水溶性粒劑 3,000 倍、25% 派滅淨可濕性粉劑 1,500 倍或 20%達特南水溶性粒劑 3,000 倍等。有關二化螟防治藥劑,可選用6%培丹粒劑、50%撲滅松乳劑1,000倍或50%培丹水溶性粉劑1,000倍等。
相關資訊


稻細蟎為害造成穀粒褐化及不稔
 

水稻褐飛蝨成蟲


水稻二化螟成蟲

本文轉載自【農委會臺中區農改場】2020-09-15
https://www.tdais.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news&id=1327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