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造成作物損失有時可高達50%,但常見在田間纏繞反光彩帶、施放沖天炮造成巨響等防治方式,不僅架設施放耗費人力,模式固定了也容易被鳥類學習,失去防治效果;若是架設捕鳥網或放置毒餌,又有影響生態、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疑慮。花蓮農改場開發的雷射驅鳥裝置,以鳥類最敏感的綠光雷射產生驅離效果,透過Arduino控制器讓雷射光可以垂直、水平移動,在田間以星芒狀軌跡掃射;並具有影像辨識功能,可透過鏡頭辨識鳥群聚集位置,增加雷射光掃射頻率。試驗證實使用雷射驅鳥裝置的小麥田,與完全不做鳥害防治的田區相比,可以降低18%作物損害率。裝置的雷射光束可投射40公尺以上距離,單支裝置驅鳥範圍大約1公頃田區,花蓮農改場研究助理郭東禎表示,因植株較高的作物可能遮擋光線,雷射驅鳥裝置比較適用大田低莖作物,例如水稻、小麥、大豆、紅豆、蔬菜等;雷射驅鳥裝置可依農民所要驅趕的麻雀、雁鴨、烏頭翁、環頸雉等的出沒時間,設定啟動時間。
由於雷射光驅離效果容易受到背景太陽光影響,一般以上午10時以前、下午2時以後效果最好,建議農民可在田間纏繞防鳥彩帶搭配裝置使用,上午10時至下午2時陽光最強時以防鳥彩帶效果最好,正好可暫停使用雷射驅鳥。郭東禎表示,雷射驅鳥裝置包含太陽能板及充電鋰電池,在臺南田間試驗,裝置可依靠日光獲得足夠能源、不須額外充電,在東部地區可能使用3、4天需要充電一次,但此裝置電池可拔下充電及替換,使用上也很便利。因雷射強度設定在50毫瓦(mW),只要人眼不持續直視就不會產生傷害,裝置設定角度也會讓雷射投射僅限於田區,人員站在田區外就不會有直視雷射的風險。
雷射驅鳥裝置已取得國內專利,近來已有民間業者洽詢技轉事宜。農改場合作開發裝置的資訊公司評估,此裝置銷量50支以內,售價可能在每支1萬元,因調查農民比較接受的價格區間約5、6千元,農改場將進一步優化製程,尋找降低製作成本的空間。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開發的雷射驅鳥裝置,可有效降低18%作物損害率。花蓮場在玉里水稻田設置的雷射驅鳥裝置,防治雁鴨入水田嬉戲。
「試驗區」紅點為機器架設位置,半圓為雷射掃射範圍。 顏色愈紅代表損害程度愈嚴重,可明顯看出作物損害集中於「對照區」未施打雷射的田區
本文轉載自【農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