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智慧家,生產一把抓
設施栽培蘆筍面積於近年有快速增加趨勢,為了達到省工及精準農業的管理目標,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與臺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系及農藝學系共同合作執行科技部計畫,共同開發智慧生產決策系統並導入省工機具於設施蘆筍生產,並於11月11日辦理「設施蘆筍智動化省工機具與智能作物生產決策系統示範觀摩會」。精準的栽培管理不僅可以達到省工且穩定品質與產量,透過跨領域合作示範,導入生長環控、蟲害監測、省工機具等智慧農業技術於設施蘆筍生產,並開發蘆筍生長模式預測與生產排程規劃系統,期望未來能夠廣泛推廣應用,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藉由本次觀摩會導入各項技術於設施蘆筍栽培上,期能優化生產方式及精準化生產排程,提升蘆筍栽培生產量能及品質,並增加設施生產之效益,促進產業發展。
「滴灌系統EC即時警報」及「薊馬即時監測系統」,可由環境監測系統數值判斷溫室內土壤及害蟲數量,當土壤EC值及害蟲數量超過警戒值時,可經由警報機制發送通知訊息給栽培者,農友便能依此進行施肥用藥的調整。
「自動化省工栽培管理技術」整合蘆筍各栽培階段應用省工機具輔助作業,減少各栽培階段人力耗費需求及提升作業效率。
「蘆筍生長紀錄行動載具」則結合機電整合技術設計智能巡園載具車,結合深度學習影像演算法,可用於辨識溫室中生長母莖數量、嫩莖數量及尺寸,相關資訊可提供為管理者採收及整枝之參考依據。
「蘆筍生長模式與生產排程規劃」建立蘆筍嫩莖長度與重量預測模型,結合無人車收集的蘆筍嫩莖影像資料,與即時記錄的溫室環境數據,預估未來蘆筍生長長度與重量,以利進行生長排程。
本文轉載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https://www.tndais.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news&id=15228